“孩子写作业,你不能在旁边玩手机!”你会签这份协议吗?还有,学校开始春游了
时隔三年
“小小只”终于走出校园
在大自然里春游了
今天早上,有人在植物园门口偶遇春游的“小小只”,直呼:这也太可爱了吧!
摄影:谢嘉迪
招考君飞快地了解到,这是华侨幼儿园的春游。幼儿园的老师说,“疫情三年,小朋友没能走出幼儿园春游,低年级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春游了,大班孩子再不出来,就要毕业了。”
去年,华侨幼儿园的老师只好在幼儿园草坪上,来个假假的“春游”。不过,现在不一样了。李园长说,今天,不仅孩子高兴,家长高兴,老师也很高兴。
受访者供图
今天春游的应该不止华侨幼儿园
演武小学二年级也去春游了
你的学校把春游安排上了吗?
哪里有春游的合适场地?
在留言区告诉我们吧!
回到主题
↓↓↓
本学期
杭州一所中学倡导
家长和学生签署
《电子产品“断舍离”协议》
家长会
学校先让家长上交手机
媒体报道说,近日,杭州市澎诚中学的家长会,每一位家长都被“收”走了手机——放置在教室里的指定位置,与自己的手机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“断舍离”。
这是因为,这次家长会主题就是“帮助孩子管好手机”,在开始管好孩子的“手机”之前,学校先让家长们在家长会上进行一次换位体验,以此给孩子做一个手机“断舍离”的榜样。
图片来源:橙柿互动·都市快报
学校为家长草拟
电子产品“断舍离”协议
家长会上,家长还收到一份学校草拟的电子产品“断舍离”协议,倡导家长和孩子签订协议。
协议签订甲方是学生,乙方是家长,条件对双方行为都作出“约束”:
✔孩子在上学的周一至周五,不得使用电子产品,周末不超过1小时,若要查阅资料需在家长陪伴下完成;
✔家长有权保留电子产品,要以身作则,保证自己不沉溺于手机,不得在孩子学习时观看手机和电视消遣。
甲方(孩子):
不得在周一到周五使用手机、iPad等电子产品,周末使用不超过1小时。
乙方(家长):
以身作则,不沉迷于手机,不得在甲方学习时看手机。
老师们告诉家长,如果学生需要使用手机、iPad、电话手表等电子设备查阅资料,任课老师会下发“允许通知”,以此来帮助家长明确孩子是否真的需要使用手机来学习。
此外,每位家长和孩子回家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或补充,然后再签订。
学校也建议家长可以和孩子制定一些奖惩条款,孩子遵守电子产品使用规则,要给予表扬和奖励。比如,陪孩子看电影、外出游玩、给孩子买好看的书籍,亲子运动等。对于违反规则的,一定要给以惩罚,超时使用的,下次缩减时间,或取消使用权等。
图片来源:橙柿互动·都市快报
为什么要签订“断舍离”协议?
杭州当地媒体报道说,该校校长夏明表示,超长寒假结束后,孩子们重新回到校园,老师们感觉到孩子们早上瞌睡的现象比以前多了,对于手机的依赖比以前强了,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也比以前紧张了。
这所学校的班主任吴老师说,其实每次寒暑假结束后新开学,孩子们都会有一个注意力相对不那么集中的过渡期,但这次开学后这种感觉更强烈,特别是注意到有一些孩子的回家作业做得不错,但一到课堂练习同类型的题却答不出来,私下沟通了解后发现这些孩子在家使用了手机等电子产品来查答案。
还有的家长告诉老师:孩子在寒假里用手机或iPad看小说和玩游戏,开学后,也总是忍不住,借口查资料拿到手机来就要偷偷玩一下。不少家长表示,自己有时也吃不准孩子使用手机时是否在玩游戏,“这个年纪的孩子又已经进入青春期了,孩子的情绪比较敏感,家长感觉比较难管。”
校方说,希望通过掀起手机“断舍离”这个活动,让孩子保护好自己视力、保证充足的睡眠的同时,也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,并助力孩子们能拥有一个更和谐的亲子关系。
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?
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这是孩子自控力的问题,或者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手机。
其实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。手机里的世界之所以会吸引孩子,往往是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诸多需求得不到满足。
拿游戏来说,游戏比大人更懂孩子的心,过关斩将的奖励,正面且及时地反馈孩子的每一点进步;游戏里的朋友也多,拿起手机,他们就可以一呼百应,所有的委屈和压抑都能在游戏中释放。
这种成就感,是他们在家里体会不到的。
还有的孩子是想逃避现实中的压力。
在稳定的家庭中,孩子沉迷手机的风险就越低,相反,家庭越动荡,比如父母离婚、单亲家庭、家庭气氛压抑,都会加剧孩子对游戏的上瘾程度。
简单来说,孩子如果内心常常感到孤独、压抑和失败,那么他们就会投入网络虚拟世界寻求安慰。
孩子对手机上瘾只是一个表象,其背后有很多不易被察觉的复杂原因。
我们总是想方设法地去改变这样的孩子,其实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和孩子的关系。
一直以来,孩子沉迷网络,几方你来我往,各有各的说法,找不到“罪魁祸首”。
家长说:游戏、短视频都是平台提供的,平台要负责;学校教书育人,学校也要负责。
学校说:孩子不是在学校上网的,学校不“背锅”。
应该说,外部的环境要净化,但是,也需要家长出力,与其花时间去争论是谁的“锅”,倒不如自己先做点事。
更重要的是,这是生活在“5G”时代的一代,无网络,不生活。
那么,预防孩子网络成瘾,
家长能做些什么?
少年时期正值人生的开端,时间,就是你此刻最充裕也最宝贵的东西,是你当前最大的资本。
每个人的人生只有一次,爸爸妈妈不希望你把珍贵的青春时光随意挥霍,而是投资到学习和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上。
在这世上,最公平的就是时间,你在玩手机、打游戏,别人在刷习题;你在看动画片,别的孩子还在背英语。
也许一天两天看不出什么,日积月累之下,你和别人之间就会出现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。
很多让你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,最终都会让你痛苦
很多让你获得短暂快乐的事情,都会让你痛苦;而那些让你当下痛苦的事情,却会让你成长。
写作业很“痛苦”,却可以帮助你巩固知识;背单词很“痛苦”,却可以让你在未来操一口流利的英语;跑步很痛苦,却能让你收获健康的体魄,受益一生。
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副教授张洁,曾经对家长说了这15句话——
1.应该给孩子立规矩,首先得规定一个年龄。最好孩子三岁之前不可以拥有手机,三岁以后才可以。
2.手机不能上饭桌,吃饭的时候需要消化食物。一边刷手机、一边吃饭,非常影响肠胃消化。
3.手机不应该带进卧室,尤其不能带到床上。手机电子屏幕在特别黑暗的环境下,会刺激眼睛。家庭成员应该达成一个共识,在睡前一小时都不看手机。
4.手机不应该带进卫生间,非常干扰注意力,时间久了会得肛肠疾病。
5.如果父母不是十万火急的工作,可以跟同事、上级说明下,在某个时间段要照顾孩子,不能及时看手机。10岁以前的孩子,建议21:00—21:30就一定要睡觉了。
6.家长一定要把手机作为方便你的工具,而不是让你7×24小时,一年365天一会儿都不能下班的工具。
7.要给孩子一个出口,当孩子非常合理地完成了作业,可以有半个小时光明正大、自由自在使用手机的时间。
8.家长不要把自己的紧张和焦虑变得非常病态,比如一看到孩子玩手机就火冒三丈,应该给孩子接触数字世界的机会。
9.家长也可以陪孩子一起探索手机的秘密。看看他们手机上玩什么,互相讨论看到的信息,帮助他们进行消化和理解。
10.对孩子手机的管理,要有禁区也有福利区。如果只是无尽地禁止、限制,这也不行那也不行,只能学习,只会让孩子破罐子破摔。
11.玩手机、玩游戏都不是十恶不赦的事情,要给孩子宽松的环境。孩子如果躲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用手机,更危险。
12.爸爸妈妈要做好工作和生活的平衡。有的孩子精神生活太空白了,有时候,游戏其实不是罪魁祸首,而是替罪羊。如果不想让孩子沉迷游戏,家长可以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。
13.孩子犯错的时候,家长不能责备说“你肯定做不到,不如把手机给我”。指责会把一家人变成两条战线、针锋相对,孩子更容易产生反抗情绪,应该一家人团结一起,共同面对这个挑战。
14.不能孩子一哭就把手机给他。规则是刚性的。孩子很聪明,他是用哭来测试你的底线,如果不坚持,之后立规矩就更困难了。
15.即使是大人,有很多时候,自制力、理性的能力也是要不断锻炼的。我们要有耐心地帮助孩子、相信孩子。
呼吁放下手机是一种形式归根结底是希望家长和学生一起作出改变
发掘更多除了手机以外的生活中的快乐创造出更多的家庭共同话题
你怎么看电子产品“断舍离”协议?
你会和孩子签约吗?
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吧!
优质高中指标到校首次过半,意味啥?考生增加……厦中招方案大白话解读来了
厦门日报社微信矩阵
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
记者:佘峥 综合:澎湃新闻、中国新闻周刊、中国青年网、钱志亮工作室、中国教育报、男孩派、橙柿互动·都市快报、爱写作的狮子
编辑:蒋含 值班主编:林燕贞
厦门日报原创作品,未经授权,不得转载,违者必究!